Contents
为何会有这个博客
其实,我现在看到这个博客,我都很有不可思议的感觉。。我这么懒的一个人,对建站相关知识点以及各种代码、数据库这些方面的实际操作方面可谓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以前需要做实验的时候,也就根据工作需要折腾一下Linux,k8s,openstack之类,这些和建站之类可一点关系都没有~~~。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兴趣,只是我知道从无到有是个很费精力的事,没有特殊原因懒得去学习和折腾,毕竟启动一个项目需要有非常充足的原因,而持续维护一个项目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了。
起因来源于年初,我忽然发现以前折腾过的很多东西,因为没有记录下来,导致需要重新做的时候因为完全不记得细节而被逼只能重新研究一遍,搞得我很不爽,而这时候,以前参考的文章很可能已经打不开或者找不到了,这就很蛋痛了。所以我想,要不还是辛苦一下记录下来吧,然后还真是认认真真记录了几个月。随着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多,就想,要不弄个网站放出来吧,这样显得我很牛逼的样子。。当时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建站,后来才知道个人博客,才知道wordpress,才慢慢去研究怎么一步一步的把站点搭起来。。总而言之,那段时间也算是痛并快乐着,好在终于度过那段难熬的新手期了,怎么也算是成为了半罐水了。
博客的内容
博客本质上是我的折腾日记,只是我的职业习惯使然(以前写太多给用户的文档或者宣讲的ppt),且也考虑到看的还有其他人,所以细节和旁白方面多了些。
有时候我会查询很多相关资料,只为了得出一个能尽量保证正确性的总结性结论,不过,毕竟人力有时而穷,如果有什么疏漏或者谬误,请大家多多包含,也可以在评论区或者留言板给我指出来。当乙、丙方当惯了,我接受意见的态度是很好的:)
博客发布出来的操作方面的内容都是经过我验证的(至少在我当时的环境或者版本是没问题的)或者是我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的体验总结,绝不会出现我自己都没亲身验证就发出来这种情况(毕竟就算是水文章,我也是有节操的~)。但是嘛,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会发生改变,比如我每次部署Trinitycore的新版本的时候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然后就是在网上一阵狂搜,最后从一堆似是而非的英文资料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环境的解决方案(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经常喜欢吃螃蟹,中文资料基本不用指望),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养成"参考但是不依赖"这种精神,通过搜索引擎和前人的经验最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互联网的精神之一吧。
博客的目标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折腾之后,我发现对我一个从零开始的小白来讲,最头大的是有2个问题:
1、关于建站本身
要用docker方式搭建一个wordpress很容易,用NAS或者宝塔linux面板都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成功完成wordpress的初始化工作之后就卡住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啥都没有,直接开始发文章吗?在这一步我起码耽搁了半个月,后来才想明白,应该先设计整个网站的结构:有哪些内容板块、要多少菜单(顶部菜单、侧边栏菜单、移动设备专用菜单等等,开始我甚至不知道那个叫菜单)、哪些菜单项用分类目录(这个也是我试出来的,原来把鼠标放上去会出现一堆选项的是叫分类目录~)以及分类目录的内容应该怎么设计、哪些菜单项用页面和文章、甚至有些菜单项需要直接用链接。。。这一堆问题解决后,网站的框架出来了,剩下的才是写文章。
注:这个方面,"Bensz"的博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她?)把wordpress建站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写得非常详细,对于想使用wordpress建站的新手朋友,推荐去看下他的博客,我的第一个友情链接就是他的博客,一方面是表达我的感谢,另一方面,他有详细的步骤教别人怎么加他的友链,对于当时啥都不懂的我,就根据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把他加成了友链~。
2、建站的周边技术
当站点搭建好并开始进入正常发布文章的良性循环之后,渐渐的,你可能会发现有更多的需求了:
1、如何将本地的wordpress发布到网上让别人访问呢?是否一定要备案或者购买VPS呢?能否能直接利用我家里的闲置设备和家庭宽带?我家宽带没有公网地址能不能用来建站?
2、文章中的图片直接上传到wordpress里运维方面远不如使用图床方便,而又不想用网上的图床,能否自建图床呢以及哪种自建图床方案好呢?图片能否加水印?
3、如何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以及这些人从什么国家访问了我的博客?能否知道他们访问了什么页面?能否知道他们从哪里知道我的博客?他们使用了什么操作系统或者什么浏览器来访问了我的博客?
4、如何实现我的博客内容的定期备份以及备份内容自动同步到其他多个博客节点?如何实现多点负载均衡、同城容灾备份?
5、如何实现我的博客不能访问的时候马上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方式即时通知我?
6、如何实现我的博客垃圾评论的拦截?
7、有多少种反向代理实现方式?每种反向代理应该如何配置?
………
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尽相同,所以会遇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我经常因为有了某个需求而不得不整网去搜,而那时我甚至不知道能实现这个需求的app是哪种类型以及叫什么名字。。
所以我希望,通过用博客将我平时主动去折腾和尝试各种周边技术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积累多了以后,通过梳理和汇聚形成较为完整的家庭数据中心系列解决方案,从而帮助有类似需求的朋友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技术"点"或者"面",进而能省下大量的查找和折腾的时间。
博客的读者群体
这个我当时也仔细思考过,如果从读者群体的比例来说,肯定是写基础性文章(比如5分钟教会你唱高音、零基础教你学唱歌之类)更吃香,毕竟"零基础"读者永远占多数。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博客本质上就是我的折腾日记,我顶了天就稍微润色一下,相关细节讲多一点,如果要写成基础性文章,那按照我"生怕你看不懂"的习惯,那就不知道会拓展成什么样子了(毕竟我以前给用户培训网络基础都要讲好几天)。一来,这样博客就偏离了我的初衷,二来,我现在每天研究唱歌都要花很多时间,一周能保证有质量的1-2更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空写那些。。。
后来想想,就面向有一定基础,且对一些原理有兴趣的朋友吧。。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尽量把我在折腾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上下游知识以及一些原理性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当然,这不会让我花费额外的时间,因为原本我就喜欢总结,也是为了以后我需要时查阅日记能够快速回忆起当时的细节。
为了文章能尽量简洁(我现在看到很长的文章往往就没有仔细看的兴趣了,一般就快速拖着浏览下找找自己关注的点,咦,这不就是大家(不包括我,我不看国产剧)看国产剧时候的习惯操作嘛~~~),我不会提及一些必要的基础性的知识(比如,介绍某个docker的部署和使用的时候,我不会刻意说明需要先准备docker环境以及如何准备,这一说要说多久?关键我专门去水这么一篇文章也没有任何意义,你都在找合适的docker了,难道还不知道需要先有环境吗。。而且,网上这类文章一搜不要太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零基础"的朋友是不太友好,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真对我所写的某一篇文章的内容有兴趣但是又看不明白的朋友,通过搜索引擎一搜(用不了谷歌就bing,用百度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其他各类的文章也很多,肯定有适合你的介绍基础性方面的文章,这样至少通过我的文章,你最终还是学会了相关知识,我也算起到了为你指明方向的灯塔的作用,我也还是有功德的(有因就有果,阿弥陀佛):)。
说到底,其实我就是懒,太多的懒得写,你也拿我没办法。。这也是个人博客的一个优势。
关于无敌
作为一个从业20年的IT人,我也算是与国内互联网一同成长了。家里的网络从大学刚毕业那会的56k拨号上网到64k的ISDN,然后从2m下行的adsl到8m下行的adsl,再到后来FTTH,下行速度也来到了1000m,可谓从小米加步枪一直到换成激光枪。而工作上,从开始的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参与全国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到后来的总代的工程师开始推销多种品牌的复合型方案,到最后进厂商做销售工程师,也算是完成了一系列的职业转型。而现在,我想的是如何能做出一个能体现自己风格的博客,一来是能一步一步记录自己折腾的过程,以后需要查询的时候方便,二来,所有折腾出的东西能有一个具体的展现,让其他有这种兴趣的朋友也能直观的看到最后的效果,从而节省下很多摸索的时间,三来,我也想在网络上留下一点自己的足迹,让这个博客能在以后越来越严峻的网络环境下,能够承载我一些不合时宜的念想。
科学或者魔法
一切的不公平归根结底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出身于贫苦人家与出身于富贵人家的小孩,其实最大的差别在于父母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完全不同,而贯穿小孩成家立业前那么多年的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就是源于这个认知。如果这个认知本来就有偏差,那么基于这种认知的家庭教育又能正确到哪里去呢?再举个夸张一点的例子,一个人,就算智商再高,如果从小只是被一群狼养大,无法接触正常的人类文明,那他又能聪明到哪里去?连基本的人类语言都不可能会。所以要想有客观正常的认知,首先第一步就是想办法打破固有的信息壁垒,接触真实的人类文明,这就需要依靠科学或者魔法。
为啥我要说这个?因为如果不会这些,你会发现我很多文章中发的命令都不能正常执行,我又是个懒人,不可能去挨着研究怎么在一般的网络环境下用什么稀奇古怪的方式能正常运行这些命令,况且这些研究出来的方式估计也存在不久。。。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拥有基本的科学或者魔法技能,这样才能冲破无形的美帝封锁,不管穷不穷,但是至少信息上不能吃太大亏。
如何快速的访问本博客
由于本博客本来就是主打一个家庭数据中心的搭建,因此所有相关的内容都是建立在我家里一台闲置的m1乞丐版macmini以及一台价格高达3000多元的高档inter cpu的mini主机上。以前是同时采用了cloudflare以及腾讯云的cdn 2种方案,所以有2个入口:com使用的cloudflare,备案域名使用的腾讯云cdn,所以国内访问备案域名的入口会很快,而国外访问com会很快,以前我甚至还将来自国内访问com的请求强制跳转到备案域名上~。
但是现在我已经取消了强制跳转,以后我打算就以com为主,毕竟备案域名是挂了号的,现在主要是提供一个国内访问的备选方案(平时关闭)以及腾讯云cdn回源我家里源站时候使用(现在电信正在清理采用未备案域名访问家庭宽带的入向http以及https请求,所以腾讯cdn对我家源站的回源host的方案,还是要用备案域名+https才保险)。
理论上,通过科学或者魔法访问本站的体验最好(只需将*.tangwudi.com
加入科学上网插件或者浏览器插件的域名白名单即可),不过鉴于目前从国内正常访问打开博客还是比较快的(只是针对博客访问而言,其他的群站内容没有经过专门优化,还是通过科学或者魔法的方式访问比较快),所以暂时就这样了,以后有啥变化再说。
如何快速高效的获取本博客的有用信息
目前有4种方式:
1、网站地图
自从有了npm事件之后:
我痛定思痛,花了2天时间把全站所有已有文章梳理了一遍,最后终于神功大成:网站地图,这也是博客的置顶文章,以后的新文章我都会手动更新进里面,这样可以让新来的朋友能够快速发现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搜索框
利用好搜索功能,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快捷键搜索
Argon主题支持使用Ctrl + F
快捷键搜索,这个也很便捷。
4、文章分类
就是以文章所属类别为过滤条件显示文章,我在撰写文章的时候,一篇文章通常只会属于一个分类。
5、标签
我对文章标签的赋予向来都很严格(大家可以看到右侧红框中的标签数量很少),在这种前提下,标签关联的同一类型文章的逻辑相关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标签方式在我的博客里是另一种高效的搜索方式。
自定义博客显示风格
默认的博客显示风格是我自己习惯的显示风格,但是嘛,我的审美经常被某些人诟病~~。虽然我自认是早已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清新脱俗的人,不过, 我也非常认可"每个人喜好都不相同"这句话。
因此,如果大家对博客默认的显示风格不习惯的话,本博客在右下角提供了用户自定义博客显示风格的选项:
该模式除了可以手动切换"夜间模式"以外,还可以修改博客的字体、焦点、滤镜、卡片圆角、主题色,非常的强大:
比如可以改成这样:
好难看,这下就知道我原本的风格是多么优秀了吧,如果受不了要改回默认的主题色,只需在主题色里点击"恢复博客默认"即可:
博客支持的语言种类
博客现在已经启用了多语言支持,目前支持的语言种类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暂时就这些,日后如果有其他语种需要的话再另行添加吧。
在语言切换方式上,可以在页面左下方的浮动语言选择器随时切换语言(移动端浏览器也是一样):
大家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喜欢的切换方式即可。
我的兴趣爱好
我的一个长期的兴趣爱好是收集各类影视资源,每天都要花时间分类和整理,很累,但是也很有成就感。特别是以后越来越紧的影视审查制度下,想要看一部好的作品也会越来越难,这个时候,以前的收集保留就会显得越发有价值。另一个好爱,就是唱歌了,我花了将近5000元的高价报了20个课时的成人声乐班,解决自身不科学发声习惯,到了现在,已经算是可以一听了。。希望能遇到同样喜欢唱歌的朋友,有机会的话线下约出来唱个歌。
如何联系我
目前要联系我就直接用邮件吧,我的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也可以加入我的Telegram群。
本站RSS订阅地址
对于喜欢RSS方式的朋友,博客的RSS地址为:https://blog.tangwudi.com/feed,欢迎订阅。
您好,请问您属于哪个地区呢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