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中经常提到的明心见性,从简单的层面来说,可以理解为:明白自己的“真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明心见性非常重要,从精神上来说这是修行的起点;从现实来说,这是一个人真正认清自己的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初步达到“不惑”层次的标致。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明心见性却很难,需要突破重重迷障。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在成长过程中,思想难免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传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而最终,大概率会在各方面的影响力下找到一个自己能接受的平衡点,这也就是人从接触社会开始到经过各种现实毒打以后终于成为了他人口中的“成熟了”的状态。
但是,这种“成熟”是真的成熟吗?这个时候的这些想法是你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或者仅仅是被社会毒打之后的妥协?你当初的那些天真、单纯的想法是真的只是“天真、单纯”吗?带着这些疑惑,长此以往下去,你会完全迷失掉真正的自己,变得麻木不仁,最终只会变成一片随波逐流的浮萍。
所以,打破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层层迷障,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不管真实的自己再如何丑陋,如何无耻,如何恶心,如何可怕,那都是你的本性。
认清自己本性以后,不要和它较劲,要和它和解,进而接纳它,习惯它,控制它,最终炼化它,这既是精神修行的目的。
明心见性,既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