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部落格

為何會有這個博客

其實,我現在看到這個博客,我都很有不可思議的感覺。 。我這麼懶的一個人,對建站相關知識點以及各種程式碼、資料庫這些方面的實際操作方面可謂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以前需要做實驗的時候,也就根據工作需要折騰一下Linux,k8s,openstack之類,這些和建站之類可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興趣,只是我知道從無到有是個很費精力的事,沒有特殊原因懶得去學習和折騰,畢竟啟動一個專案需要有非常充足的原因,而持續維護一個專案就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了。

起因來自年初,我忽然發現以前折騰過的很多東西,因為沒有記錄下來,導致需要重新做的時候因為完全不記得細節而被逼只能重新研究一遍,搞得我很不爽,而這時候,以前參考的文章很可能已經打不開或找不到了,這就很痛了。所以我想,要不還是辛苦一下就記錄下來吧,然後還真是認認真真記錄了幾個月。隨著記錄的東西越來越多,就想,要不弄個網站放出來吧,這樣顯得我很屌的樣子。 。當時都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建站,後來才知道個人博客,才知道wordpress,才慢慢去研究怎麼一步一步的把站點搭起來。 。總而言之,那段時間也算是痛并快樂著,好在終於度過那段難熬的新手期了,怎麼也算是成為了半罐水了。

部落格的內容

部落格本質上是我的折騰日記,只是我的職業習慣使然(以前寫太多給用戶的文檔或者宣講的ppt),且也考慮到看的還有其他人,所以細節和旁白方面多了些。

有時候我會查詢很多相關資料,只為了得出一個能盡量保證正確性的總結性結論,不過,畢竟人力有時而窮,如果有什麼疏漏或者謬誤,請大家多多包含,也可以在評論區或者留言板給我指出來。當乙、丙方當慣了,我接受意見的態度是很好的:)

部落格發佈出來的操作方面的內容都是經過我驗證的(至少在我當時的環境或版本是沒問題的)或是我使用過一段時間之後的體驗總結,絕不會出現我自己都沒親身驗證就發出來這種情況(畢竟就算是水文章,我也是有節操的~)。但嘛,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東西會改變,比如我每次部署Trinitycore的新版本的時候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然後就是在網上一陣狂搜,最後從一堆似是而非的英文資料中受到啟發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環境的解決方案(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經常喜歡吃螃蟹,中文資料基本不用指望),所以希望大家也能養成"參考但是不依賴"這種精神,通過搜索引擎和前人的經驗最終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網路的精神之一吧。

部落格的目標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折騰之後,我發現對我一個從零開始的小白來講,最頭大的是有2個問題:
1.關於建站本身

用docker方式搭建一個wordpress很容易,用NAS或寶塔linux面板都可以輕鬆實現,但成功完成wordpress的初始化工作之後就卡住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啥都沒有,直接開始發文章嗎?在這一步我起碼耽擱了半個月,後來才想明白,應該先設計整個網站的結構:有哪些內容板塊、要多少菜單(頂部菜單、側邊欄菜單、移動設備專用菜單等等,開始我甚至不知道那個叫選單)、哪些選單項目用分類目錄(這個也是我試出來的,原來把滑鼠放上去會出現一堆選項的是叫分類目錄~)以及分類目錄的內容應該怎麼設計、哪些選單項用頁面和文章、甚至有些選單項目需要直接用連結。 。 。這一堆問題解決後,網站的框架出來了,剩下的就是寫文章。

註:這個方面,"Bensz"的博客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她?)把wordpress建站的一些基礎的東西寫得非常詳細,對於想使用wordpress建站的新手朋友,推薦去看下他的博客,我的第一個友情連結就是他的博客,一方面是表達我的感謝,另一方面,他有詳細的步驟教別人怎麼加他的友鏈,對於當時啥都不懂的我,就根據他的步驟一步一步的把他加成了友鏈~。
2、建站的周邊技術

當網站搭建好並開始進入正常發布文章的良性循環之後,漸漸的,你可能會發現有更多的需求了:
1.如何將本地的wordpress發佈到網路上讓別人存取呢?是否一定要備案或購買VPS?能否直接利用我家中的閒置設備和家庭寬頻?我家寬頻沒有公網位址能不能用來蓋站?
2.文章中的圖片直接上傳到wordpress裡運維方面遠不如使用圖床方便,而又不想用網路上的圖床,能否自建圖床呢以及哪種自建圖床方案好呢?圖片能否加浮水印?
3、如何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以及這些人從什麼國家造訪了我的部落格?能否知道他們造訪了什麼頁面?能否知道他們從哪裡知道我的部落格?他們使用了什麼作業系統或什麼瀏覽器來造訪了我的部落格?
4、如何實現我的部落格內容的定期備份以及備份內容自動同步到其他多個部落格節點?如何實現多點負載平衡、同城容災備份?
5、如何實現我的部落格無法存取的時候馬上透過手機、電腦、平板等方式即時通知我?
6、如何實現我的部落格垃圾評論的攔截?
7.有多少種反向代理實現方式?每種反向代理應該如何配置?
………

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盡相同,所以會遇到的問題也會不一樣,我常常因為有了某個需求而不得不整網去搜,而那時我甚至不知道能實現這個需求的app是哪種類型以及叫什麼名字。 。

所以我希望,透過用部落格將我平時主動去折騰和嘗試各種週邊技術的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積累多了以後,透過梳理和匯聚形成較為完整的家庭資料中心系列解決方案,從而幫助有類似需求的朋友能夠快速找到需要的技術"點"或"面",進而能省下大量的查找和折騰的時間。

部落格的讀者群

這個我當時也仔細思考過,如果從讀者群體的比例來說,肯定是寫基礎性文章(比如5分鐘教會你唱高音、零基礎教你學唱歌之類)更吃香,畢竟"零基礎"讀者永遠佔多數。但是問題在於,這個部落格本質上就是我的折騰日記,我頂了天就稍微潤色一下,相關細節講多一點,如果要寫成基礎性文章,那按照我"生怕你看不懂"的習慣,那就不知道會拓展成什麼樣子了(畢竟我以前給用戶培訓網路基礎都要講好幾天)。一來,這樣博客就偏離了我的初衷,二來,我現在每天研究唱歌都要花很多時間,一周能保證有質量的1-2更已經很不容易了,哪有空寫那些。 。 。

後來想想,就面向有一定基礎,且對一些原理有興趣的朋友吧。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會盡量把我在折騰過程中相關知識點的上下游知識以及一些原理性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當然,這不會讓我花費額外的時間,因為原本我就喜歡總結,也是為了以後我需要時查閱日記能夠快速回想起當時的細節。

為了文章能盡量簡潔(我現在看到很長的文章往往就沒有仔細看的興趣了,一般就快速拖著瀏覽下找找自己關注的點,咦,這不就是大家(不包括我,我不看國產劇)看國產劇時候的習慣操作嘛~~~),我不會提及一些必要的基礎性的知識(比如,介紹某個docker的部署和使用的時候,我不會刻意說明需要先準備docker環境以及如何準備,這一說要說多久? 關鍵我專門去水這麼一篇文章也沒有任何意義,你都在找合適的docker了,難道還不知道需要先有環境嗎。網路這類文章一搜不要太多),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零基礎"的朋友是不太友好,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真對我所寫的某一篇文章的內容有興趣但是又看不明白的朋友,透過搜尋引擎一搜(用不了谷歌就bing,用百度你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其他各類的文章也很多,肯定有適合你的介紹基礎性方面的文章,這樣至少透過我的文章,你最終還是學會了相關知識,我也算起到了為你指明方向的燈塔的作用,我也還是有功德的(有因就有果,阿彌陀佛):)。

說到底,其實我就是懶,太多的懶得寫,你也拿我沒辦法。 。這也是個人部落格的優點。

關於無敵

身為一個從業20年的IT人,我也算是跟國內網路一同成長了。家裡的網路從大學剛畢業那會的56k撥號上網到64k的ISDN,然後從2m下行的adsl到8m下行的adsl,再到後來FTTH,下行速度也來到了1000m,可謂從小米加步槍一直到換成雷射槍。而工作上,從開始的整合公司的網路工程師參與全國都在轟轟烈烈的進行的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到後來的總代的工程師開始推銷多種品牌的複合型方案,到最後進廠商做銷售工程師,也算是完成了一系列的職業轉型。而現在,我想的是如何能做出一個能體現自己風格的博客,一來是能一步一步記錄自己折騰的過程,以後需要查詢的時候方便,二來,所有折騰出的東西能有一個具體的展現,讓其他有這種興趣的朋友也能直觀的看到最後的效果,從而節省下很多摸索的時間,三來,我也想在網絡上留下一點自己的足跡,讓這個博客能在在未來越來越嚴峻的網路環境下,能夠承載我一些不合時宜的念想。

科學或者魔法

一切的不公平歸根結底在於資訊的不對稱。出身於貧苦人家與出身於富貴人家的小孩,其實最大的差別在於父母對現實社會的認知完全不同,而貫穿小孩成家立業前那麼多年的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就是源於這個認知。如果這個認知本來就有偏差,那麼基於這種認知的家庭教育又能正確到哪裡去呢?再舉個誇張一點的例子,一個人,就算智商再高,如果從小只是被一群狼養大,無法接觸正常的人類文明,那他又能聰明到哪裡去?連基本的人類語言都不可能會。所以要想有客觀正常的認知,首先第一步就是想辦法打破固有的資訊壁壘,接觸真實的人類文明,這就需要依靠科學或魔法。

為啥我要說這個?因為如果不會這些,你會發現我很多文章中發的命令都不能正常執行,我又是個懶人,不可能去挨著研究怎麼在一般的網絡環境下用什麼稀奇古怪的方式能正常運行這些命令,況且這些研究出來的方式估計也存在不久。 。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擁有基本的科學或魔法技能,這樣才能衝破無形的美帝封鎖,不管窮不窮,但是至少資訊上不能吃太大虧。

如何快速的訪問本博客

由於這篇部落格本來就是主打一個家庭資料中心的搭建,因此所有相關的內容都是建立在我家裡一台閒置的m1乞丐版macmini以及一台價格高達3000多元的高檔inter cpu的mini主機上。以前同時採用了cloudflare以及騰訊雲的cdn 2種方案,所以有2個入口:com使用的cloudflare,備案域名使用的騰訊雲cdn,所以國內訪問備案域名的入口會很快,而國外訪問com會很快,以前我甚至還將來自國內訪問com的請求強制跳到備案域名上~。

但現在我已經取消了強制跳轉,以後我打算就以com為主,畢竟備案域名是掛了號的,現在主要是提供一個國內訪問的備選方案(平時關閉)以及騰訊雲cdn回源我家裡源站時候使用(現在電信正在清理採用未備案域名訪問家庭寬頻的入向http以及https請求,所以騰訊cdn對我家源站的回源host的方案,還是要用備案域名+https才保險)。

理論上,透過科學或魔法訪問本站的體驗最好(只需將*.tangwudi.com加入科學上網插件或瀏覽器插件的網域白名單即可),不過鑑於目前從國內正常訪問打開博客還是比較快的(只是針對博客訪問而言,其他的群站內容沒有經過專門優化,還是通過科學或是魔法的方式訪問比較快),所以暫時就這樣了,以後有啥變化再說。

如何快速高效的獲取本博客的有用信息

目前有4種方式:
1、網站地圖
自從有了npm事件之後:

image.png

我痛定思痛,花了2天時間把全站所有已有文章梳理了一遍,最後終於神功大成:網站地圖,這也是部落格的置頂文章,以後的新文章我都會手動更新進去裡面,這樣可以讓新來的朋友能夠快速發現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搜尋框

image.png

利用好搜尋功能,可以大幅節省時間。

3.快捷鍵搜尋

Argon主題支援使用Ctrl + F快捷鍵搜索,這個也很便捷。

4.文章分類

image.png

就是以文章所屬類別為篩選條件顯示文章,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一篇文章通常只會屬於一個分類。
5、標籤

image.png

我對文章標籤的賦予向來都很嚴格(大家可以看到右側紅框中的標籤數量很少),在這種前提下,標籤關聯的同一類型文章的邏輯相關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標籤方式在我的部落格裡是另一種高效的搜尋方式。

自訂部落格顯示風格

預設的部落格顯示風格是我自己習慣的顯示風格,但是嘛,我的美感常被某些人詬病~~。雖然我自認是早已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清新脫俗的人,不過, 我也非常認可"每個人喜好都不相同"這句話。

因此,如果大家對部落格預設的顯示風格不習慣的話,本部落格在右下角提供了用戶自訂部落格顯示風格的選項:

image.png

該模式除了可以手動切換"夜間模式"以外,還可以修改部落格的字體、焦點、濾鏡、卡片圓角、主題色,非常的強大:
image.png

比如可以改成這樣:
image.png

好難看,這下就知道我原本的風格是多麼優秀了吧,如果受不了要改回默認的主題色,只需在主題色裡點擊"恢復博客默認"即可:

image.png

部落格支援的語言種類

部落格現在已經啟用了多語言支持,目前支援的語言種類有:中文簡體、中文繁體、英文、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德語、俄語、日語、韓語,暫時就這些,日後如果有其他語種需要的話再另行添加吧。

在語言切換方式上,可以在頁面左下方的浮動語言選擇器隨時切換語言(行動端瀏覽器也是一樣):

image.png

大家就按照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喜歡的切換方式即可。

我的興趣愛好

我一個長期的興趣是收集各類影視資源,每天都要花時間分類和整理,很累,但是也很有成就感。特別是以後越來越緊的影視審查制度下,想要看一部好的作品也會越來越難,這個時候,以前的收集保留就會顯得越發有價值。另一個好愛,就是唱歌了,我花了將近5000元的高價報了20個課時的成人聲樂班,解決自身不科學發聲習慣,到了現在,已經算是可以一聽了。 。希望能遇到同樣喜歡唱歌的朋友,有機會的話線下約出來唱個歌。

如何聯絡我

目前要聯絡我就直接用郵件吧,我的信箱地址:[email protected],也可以加入我的Telegram群

本站RSS訂閱位址

對於喜歡RSS方式的朋友,部落格的RSS位址為:https://blog.tangwudi.com/feed,歡迎訂閱。

部落格內容均係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部落格文章,可以移步至網站地圖了解。部落格的RSS位址為:https://blog.tangwudi.com/feed,歡迎訂閱;如有需要,可加入Telegram群一起討論問題。

評論

  1. Windows Edge 129.0.0.0
    3 個月前
    2024-10-25 10:09:11

    您好,請問屬於哪個地區呢

    • 部落客
      部落格圈
      Macintosh Chrome 130.0.0.0
      3 個月前
      2024-10-25 14:00:34

      四川~

發送評論 編輯評論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顏文字
Emoji
小恐龍
花!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站已停用滑鼠右鍵和各種快捷鍵,程式碼區塊內容可以直接在右上角點擊複製按鈕進行複製

zh_HK